• 第三代试管婴儿

    试管婴儿之旅

  • 告别不孕之症

    拥有如意宝宝

  • 北京试管婴儿

    7*24小时为您服务

  • 专业试管顾问

    定制专属试管方案

当前位置:北京成功宝贝助孕 > 供卵助孕 >

贺子珍临终前,提一要求请哥哥转达组织,贺敏学:这个要求不过分

发布时间:2023-12-07点击:686次

贺敏学曾被毛泽东称之为“上井冈山第一”的老红军战士。解放之后,贺敏学曾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等职。而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,是贺子珍的哥哥。两人自小一起长大,一起参加革命,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两人也并未生疏,感情十分要好。

身为妹妹,自然在心理上也十分依赖哥哥。因此,在临终前贺子珍便向组织提出了一个要求,希望哥哥能替他转达。贺敏学听后擦着眼泪说道:“你这个要求不过分。”那么贺子珍提出了什么请求呢?

贺子珍与哥哥兄妹情深

贺子珍从小和哥哥一起长大,一起在永新县禾川中学学习,之后,贺敏学和袁文才成为同窗好友。这段友情,也带领着贺敏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
贺敏学

贺敏学从小生性调皮,对学习不感兴趣,却对一些武侠小说爱不释手。贺家对贺敏学寄予厚望,却也没办法管束他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贺敏学渐渐喜欢上了功夫,当时的他有一个简单的理想,做一名愤世嫉俗的英雄,救人民于水火之中。

后来,在1927年3月,贺敏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和妹妹贺子珍、贺怡同为中共永新临时县委委员,被称之为“永新三贺”“贺氏三兄妹”。

永新暴动之后,贺敏学被推举为中共永新县委书记,永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。

毛泽东

9月29日,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千余人上井冈山途中来到永新三湾,对部队进行了改编,为迎接毛泽东等人,贺敏学派人和他们取得了联系,并与贺子珍等人来到山上迎接。

10月27日,毛泽东到达井冈山之后,马上派人将贺敏学调到了井冈山。

不久之后,在袁文才的邀请下,毛泽东搬到了茅坪八角楼居住,而此时的贺子珍因为疟疾住在袁家。在同一屋檐下生活,两人也渐渐熟悉。

1928年6月下旬,毛泽东和贺子珍结为伴侣。贺敏学的地位也随之变得特殊,但对此贺敏学却平静地说道:

毛泽东和贺子珍

1933年3月,贺敏学担任红二十三军参谋长,指挥部设在会昌。他们转战在粤赣和闽西大地,积极配合中央红军主力作战打了不少胜仗,也成为了赣南战线的主力军,是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。

然而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战争时,没有了毛泽东指挥的红军接连败北,贺敏学终于忍不住对李德的战术发表了不同看法。

可谁知道,正是因为这些话,也让贺敏学被撤销了职位,之后他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。

此时的毛泽东一家已经搬到了云石山上居住,两人也已经有了三岁的毛毛。看到孩子,贺敏学身上的压力顿时释放,还抱起孩子用胡子扎他,这份亲情弥漫在周围,感染了在场的毛泽东。

贺敏学

之后,在贺敏学和毛泽东进行谈话时,小毛毛看到舅舅也非常开心,在两个大人周围转圈圈。

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之后,中央红军被迫长征,毛泽东和贺子珍也要转移,小毛毛是根本不能跟随部队行动的,于是他们只能将小毛毛托付给贺怡。毛泽东和贺子珍离开之后,贺敏学立即来到了瑞金,向中央分局书记项英报到,参加中央军区的筹组工作。

新中国成立之后,担任华东防空军司令员的贺敏学脱下了军装,转入了地方建设。

1954年6月,贺敏学赴京参加会议,这一次李敏还专门来到饭店看望了舅舅,在会议间隙还与李敏玩了大半天。

毛主席

当毛泽东得知贺敏学来北京之后,便让女儿转告舅舅,请他在第二天晚上七点钟来丰泽园做客,并嘱咐李银桥去接贺敏学。

在娇娇的带领下,毛泽东已经在会客室等待许久,看到贺敏学他连忙站起来上前握手。

这次是贺敏学和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分别二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,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起了现在的生活和工作。毛主席关心地询问他现在在做什么工作,贺敏学便开始一一讲述他们分别之后的事情。

自从参加革命以来,贺敏学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,并在武装暴动、进军井冈山、突破长江天堑这三件大事中,起了相当重要的原因。

听着贺敏学一路走来所遇到的惊险,毛泽东也想起了袁文才和王佐,他动情地说道:“我们不能忘记袁、王,他们这个武装过去对我们是有作用的。”

紧接着毛泽东也问起了贺敏学现在的工作,贺敏学也一一叙述了自己一路所担任的职务,现在则是华东建筑工程局局长,五年以来岗位几经变动,毛泽东也笑着说道:“这叫能者多劳嘛!”

其实,毛泽东和贺敏学除了谈论工作,还谈起了家事。

毛泽东对贺敏学的重托

贺敏学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爱情的见证者,也深知当初的两人有多么相爱。但他也理解,在这十年婚姻中,他们的夫妻关系并不像外界那样看起来无坚不摧。

对于毛泽东来说,在井冈山时期,贺子珍不仅仅是对他生活上的照顾,还有对他精神上的支持。

因此,不管是出于感谢还是出于夫妻感情,毛泽东也关切地询问了贺子珍的情况。

当时的贺子珍已经从苏联回到了上海,贺敏学告诉他,妹妹在上海生活得很好,地方也对他非常照顾,只是她总是在思念着你和娇娇,而他这次来北京开会还嘱咐代她向你问好。

毛泽东沉思良久没有说话,他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,算起了贺子珍的年龄,之后便对贺敏学说道:“子珍现在该44岁了,叫子珍再婚,成个家吧!”

贺敏学一家和贺子珍合影,后排居中为贺敏学

贺敏学怎么都想不到毛泽东会这样想,突然听到他这么说一时间反应不过来。但同时,贺敏学也知道妹妹是没有再婚的可能的。

其实在苏联时,也曾有人追求贺子珍,但贺子珍却都拒绝了。对此她曾说道:

贺敏学理了理思绪,平静地对毛泽东说道:

毛泽东轻轻叹了口气,让贺敏学转告贺子珍,娇娇很好,今后都会让她去上海看望妈妈,让她安心养病,好好生活。

这次会面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贺敏学起身告辞,毛泽东将其送到了门口,并挥手示意。

贺敏学回到上海之后,向贺子珍转达了毛泽东的关怀,贺子珍也请兄嫂和她联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,以表达对娇娇的照顾。

毛泽东很快回信,表示贺子珍要保重身体,顾全大局,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。

1954年,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贺敏学时,还特地叮嘱他和李立英要多照顾贺子珍。

贺敏学对妹妹的照顾,不仅有两人深切的兄妹情,还有毛泽东对他的重托。

1955年,贺敏学离开上海,准备去大西北建设,临走前考虑到贺子珍的心情,便将13岁的女儿留在上海陪伴贺子珍。

贺子珍非常喜欢这个孩子,身边有着4个孩子的陪伴,倒也没有那么孤独了,空闲时还会教他们说俄语。

贺敏学在西北也干出了一件大事,带出了一支十万人的建筑大军,为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立下了大功。

1958年,贺敏学被调到福建,不久之后,贺子珍也离开了上海,迁居南昌。

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陈毅离开之后,上海市的领导没有他那么热络,而朱旦华的丈夫方志纯也在江西担任副省长,这样也能照顾贺子珍,然而贺子珍在初到江西时,情绪并不好。

贺子珍

1959年,与毛泽东的庐山会面,不仅没有治好贺子珍的心病,反而却让她的心情起起伏伏。担心妹妹的贺敏学想要去到江西看望,但因为工作没办法前往,最后只能托付妻子李立英看望。

到了1960年,李立英的身体状况良好,贺敏学便有了要接妻子到福建的打算。但当时的贺子珍时常来往于上海和江西,为了能让她在上海有了温暖的家,他只能忍痛割爱将女儿小平和岳母留在了上海。李立英也对丈夫的想法表示了同意。

贺子珍、李立英与众人合影

可李立英走后,贺子珍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,健康状态也逐渐衰弱。贺敏学对妹妹独自一人留在江西担心不已,于是便提出要把妹妹接到福州来休养。

在兄嫂的悉心照顾下,贺子珍的病情逐渐好转。但在贺子珍的心里,却时常想着一件事,她始终对北京有着深深的执念想要到北京去,因为她最爱的人毛泽东在北京。

贺子珍留下唯一嘱托

来到福建之后,贺子珍的心情渐渐好转,心里对毛泽东的思念也更多了几分。

她始终在盼望着能有再次见到毛泽东的机会,哥哥根本不管这些事,所以她只能缠着嫂子,要她带着自己去北京见毛泽东。

贺子珍、贺敏学与孩子们

李立英自然也知道贺子珍心中对毛泽东的思念,但也只能表示无奈:

后来,当贺敏学得知妹妹的想法之后,也表示了反对,他对妻子说道:“子珍身体有病,我们没病呀,可不能犯错误!”

其实,早在1949年6月份,贺怡将娇娇和岸青送到中南海之后,就准备带着姐姐南下北平,但在路上列车却在天津站停了下来。

贺子珍贺怡

原来,她们乘坐的火车到达山海关车站时,自称是组织部派来的两个同志说道:“你们不能进北平,只能南下,到你们哥哥那里去,这是组织的决定。”

贺子珍一听就知道,这是组织不让她去北平,无奈之下,贺子珍姐妹只能在天津站转车去往上海。

多年以来,贺子珍去往北京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,因此在她的心中,北京更多了几分神秘感,也让她前往的想法愈来愈强烈。

贺子珍和李敏

但却一直未能成行。当毛泽东得知贺子珍被兄嫂接到福州时,心里也非常欣慰,于是多次派女儿前去看望,因此贺子珍见到李敏的时候也多了起来。每次见到母亲都会带有毛泽东的亲笔信,信件的抬头总会写着“子珍”或者“桂妹”。

而这一声桂妹,也让贺子珍回到了几十年前,她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柔情蜜意的幸福时光。

贺子珍和兄嫂住在一起,心理上受到大家的关怀,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。空闲时,她喜欢在家里看报纸,最喜欢的就是《》和《参考消息》。

贺子珍和李敏

虽然她不再提起去北京,却在心里时时记挂着毛泽东。

直到1979年,贺子珍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,才出现在公众的面前。而她等待了三十年的北京之行,才终于如愿。

1979年9月8日,是贺子珍秘密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日子,也是毛主席逝世三周年的前一天。

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她坐在轮椅上,那头银白色的短发被整齐地梳在耳后,她身穿一身蓝灰色外套,干净朴素的装扮下一双明亮的眼睛看起来精神抖擞。

贺子珍和李敏

这天,他们一行人从天安门城楼的北门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,在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前,李敏和孔令华代替母亲献上了一个心形花圈。

贺子珍坐在毛泽东的坐像旁边,呆呆地望着天安门。

因为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是不允许被拍照的,也没能拍下贺子珍在这里的情景。但这天大家却清楚地看到了贺子珍脸上的沉痛。

李敏推着母亲,缓缓前行,来到了毛主席的水晶棺前。贺子珍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白手绢,眼含泪水硬撑着不让它掉落下来。她注视着毛泽东,回想着以前的事,没想到自上次庐山一别,两人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,天人永隔。

可最终,贺子珍还是没能忍住眼中的泪水,簌簌地流了下来。李敏和孔令华见此场景,再也忍不住,泪水在脸上肆意,脚下的步子却没有停下,他们缓慢地绕着遗体走了一圈,这一圈好似走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……

走出纪念堂之后,贺子珍依依不舍地望着毛主席长眠的地方,坐上车时满含眼泪痴痴地望着。或许这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见毛主席了吧,留恋和不舍充斥在她的眼眶,殊不知却早已泪流满面。

1984年,贺子珍多病齐发,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逝世,享年75岁。临终前,她要李敏赶紧叫来贺敏学,因为她要和哥哥说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
贺子珍晚年

兄嫂急忙赶到,李立英激动地说道:

或许是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最后,贺子珍缓缓地说道:“哥,我怕是奔不动了,我这一辈子,没给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,快去了,给组织上提个要求,是第一回,也是最后一回。”贺敏学心疼地看着妹妹说道:“子珍,你说吧,哥哥一定向组织上转达。”

贺子珍说道:“1979年我去北京,想留在那里,李敏也希望我留下,中央没批准。我死后能不能去北京?骨灰盒能不能放在北京的什么地方?”

贺敏学听后就擦起了眼泪:“你的这个要求不过分,估计组织上会批准的。”

贺子珍逝世后,邓小平当即拍板了贺子珍的葬礼安排:贺子珍的骨灰放在八宝山一室。

“一室”是存放中央领导人骨灰的地方,而邓小平的安排也算是了却了贺子珍的一桩心愿。

贺子珍也终于和她朝思暮想的毛主席,安眠在同一个城市。当夜间风骤起,树叶沙沙作响,两人灵魂几度相聚,他们四目相对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好似回到了那段金戈铁马又缠绵悱恻的岁月……


参考资料